现代农业科学学院 现代农业科学学院

曹文宣:鱼类的守护者

  • 转自: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公众号
  • 日期:2024-11-05
  • 168

与祖国同行、与科学共进。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中国科学院建院75周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加快抢占科技制高点的关键一年。水生所广大科技工作者不断强化初心使命、赓续优良传统,凝心聚力加快抢占科技制高点。

今天让我们分享身边优秀科学家曹文宣院士的故事。

  曹文宣院士在水生生物博物馆

曹文宣院士是著名的鱼类生物学家,也是长江“十年禁渔”的首倡者。自上世纪50年代以来,他一直致力于淡水鱼类研究,在鱼类分类学、鱼类生态学、动物地理学等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要学术成果。他的研究与国家战略需求相结合,将鱼类生物学基础研究成功地应用于鱼类资源开发利用、水利水电工程环境保护、生态环境综合治理与修复、生物多样性保护、水域生态保护等领域,并取得了显著成绩。

 

武昌鱼的推动者

 

 

1962年4月20日,曹文宣在人民日报第5版上发表《漫话“武昌鱼”》一文

团头鲂,俗称“武昌鱼”,是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科学家命名的第一个鱼类物种,也是我国水产科技工作者人工驯化成功的第一个淡水养殖品种。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曹文宣开展了团头鲂的生物学研究,观察了其发育过程,绘制了胚胎发育图,发表了论文《梁子湖的团头鲂和三角鲂》,当时就提出团头鲂可以作为养殖对象。1962年4月20日,曹文宣在人民日报第5版上发表《漫话“武昌鱼”》一文,详细叙述了武昌鱼的生物学特点和人工养殖潜力。通过曹文宣等人的研究,武昌鱼养殖在全国各地推广开来,成为百姓餐桌的一道佳肴。

 

勇闯“生命禁区”的探索者

 1956年至1976年这20年间,曹文宣曾九次踏入青藏高原。经过干旱、严寒、飓风等极端天气考验,他和科考团队收集了上万条鱼类标本,发现了22个新种。1977年,曹文宣在威海的学术会议上宣读了《裂腹鱼类的起源和演化及其与青藏高原隆起的关系》的论文,首次提出了裂腹鱼类的起源和演化与青藏高原第三纪后期隆起所导致的环境条件变化有密切的关系,这一观点引起了科学界的广泛关注,为探索青藏高原隆起的时间、幅度和形式提供了佐证。该研究成果获得了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特等奖和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1984年,曹文宣获得了首届竺可桢野外科学工作奖,这是对他多年不懈努力和野外科研精神的肯定与褒奖。

 

长江的守护者

曹文宣对鱼类的热爱,不仅体现在科研中,更展现在对长江的守护上。长江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河流之一,但随着经济发展,许多珍稀物种的种群资源急剧下降。为了保护长江珍稀水生生物,曹文宣在大量调查数据的基础上,积极建言献策,为长江生态保护贡献智慧力量。

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救鱼措施的研究中,曹文宣科学地论证了主要保护的水生动物,提出了以栖息地保护和自然保护区建设为主,以增殖放流、生态调度、控制捕捞为辅助的对策措施,开启了我国水利水电工程水域生态保护的序幕。2006年,基于长期鱼类资源监测和研究,曹文宣率先提出“应在长江实行长期禁渔,比如休渔10年”,认为只有长时间的禁渔,才能让鱼类恢复生机,并通过不断地呼吁和宣传,积极推动长江禁渔的实施。2017年,赤水河成为长江首条全面实施十年禁渔的一级支流。2019年,农业农村部等部门发布了《长江流域重点水域禁捕和建立补偿制度实施方案》,明确了长江“十年禁渔”制度。从2021年1月1日零时起,长江重点水域进入十年禁渔时期。长江十年禁渔也被写入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华人民共和国长江保护法》、《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意见》等国家指导性文件。

曹文宣在《长江三峡水利枢纽环境影响报告书》中建议选择赤水河作为保护区,此后为保护赤水河奔走呼吁,推动并促成赤水河纳入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随着生态文明建设和“两山”理念成为国家战略,他提出赤水河流域应从单纯的鱼类保护提升到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的设想,关于加强长江上游赤水河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建议被国家采纳,使得赤水河生态环境保护的内容被纳入国家十四五规划。《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 2035 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提出“深入开展绿色发展示范,推进赤水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截至 2023年12月,赤水河流域已拆除小水电321座,占流域内小水电总数的86.1%。赤水河不仅成为长江十年禁渔的先行示范区,也是系统清理小水电、开展长江生态修复的示范区,以及践行“两山”理念的样板。

曹文宣将精力倾注于鱼类保护和长江生态的守护,兢兢业业地为长江的生态保护事业贡献了无数心血。他对于鱼类学研究和保护的精神如同灯塔,激励着我们每一位青年科研工作者以脚踏实地的态度,专注于科学探索。他对科学与自然的执着与热爱,值得我们不断学习。作为新时代的科研工作者,我们要以曹文宣院士为榜样,不忘初心,将个人的理想融入祖国的科研事业中。

 

作者:钟秋萍、崔韵文(水生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利用研究室第二党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