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农业科学学院 现代农业科学学院

培育新型甜高粱 力促西部早脱贫——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扶贫工作小记

  • 来源:半月谈网
  • 日期:2019-03-20
  • 789

        在研究人员的不懈努力下,一种抗旱耐盐碱的新型饲用甜高粱顺利面世,并成为中国科学院扶贫工程的重要项目。不久的将来,这种高大农作物将为干旱少雨的中西部地区披上绿色新装。

        着眼西部实际  研发全新品种

        我国西部地区降水稀少、土地贫瘠,农作物种植条件差,脱贫攻坚任务艰巨。针对上述情况,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以下简称“遗传发育所”)将现代生物技术与传统育种手段有机结合,培育出了具有出色抗旱能力的新品种甜高粱。

        在位于内蒙古通辽市的中国科学院扶贫工程饲用甜高粱示范推广基地,2500亩的甜高粱郁郁葱葱,单棵植株平均高度在3米以上。基地旁边,一大片同样土质、同期播种的玉米却因干旱而濒临绝收。据遗传发育所研究员谢旗介绍,这种甜高粱非常耐旱,遇到降水便会迅速吸吮甘霖加速生长。通辽市地处燕山山脉丘陵地带,土质以风沙土为主;年降水量不足400毫米,蒸发量却是降雨量的5倍。收获时节,一根根甜高粱被轰鸣的收割机切割成不足10厘米的碎片,随即被小型农用裹包机打成一个个100多公斤的饲料青贮包,发酵后即成为牛羊饲料。

       缓解饲料短缺  助力脱贫攻坚

       我国是人口大国,牛羊饲料短缺一直制约着畜牧业发展。多年来,奶牛的优质饲料还要依赖进口。中国人食物链中的草食畜产与耗粮畜产比例为17.8:100,猪肉生产占肉类产品的65%。据统计,大洋洲的草食畜产和耗粮畜产比例为730.2:100,世界各国生产牛羊肉的平均比例也在40%以上。

       遗传发育所科研人员培育出的新品种甜高粱,不仅具有抗旱优势,还能在荒漠盐碱地上旺盛生长。资料显示,中国有盐碱地14.9亿亩,而这种甜高粱可在盐碱度高达9‰的土地上生长,适合荒漠盐碱地开发,有助于我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新品种甜高粱是目前世界上亩产生物量最高的农作物之一,富含糖分15%以上的秸秆单产可以达到每亩4吨至10吨,其秸秆的糖分甚至高过新疆出产的哈密瓜;多次收割型甜高粱全年可收割2次至3次,亩产秸秆可高达15吨。甜高粱叶蛋白含量是玉米叶的两倍,用水量却是玉米的三分之二,其性价比远远高于其他农作物。

        新品种甜高粱不仅适合牲畜的“胃口”,还能使奶牛产奶量提高,肉牛体重增加。经科学检测,拔节期的甜高粱粗蛋白含量为14%,总的可消化养分达70%,可与一些价格不菲的优质牧草媲美。在70天左右的对比饲养实验中,食用青储甜高粱的奶牛平均每头牛日产奶量由23.91公斤增加到25.5公斤,比食用青储玉米的增产1公斤至3公斤。同样,用甜高粱喂养肉牛,比用玉米喂养每天增重0.4公斤,其肉质也更加鲜嫩。

       近年来,经过遗传发育所科研团队的努力,新品种甜高粱已在新疆、宁夏、内蒙古、河南、河北等风沙地、盐碱地成功推广,深得贫困地区干部和农牧民的喜爱。在扶贫工程攻关中,遗传发育所科研团队还与创新中国智库专家共同前往湖南城步、内蒙古库伦、河南伊川、甘肃庆阳、新疆库尔勒和阿克苏等地开展精准扶贫工作。在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新品种甜高粱的试种工作全面铺开,受到一致好评。

作者:裴季壮

责编:郝娴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