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农业科学学院 现代农业科学学院

环渤海盐碱地治理的探索之路 ——火炬传承--聆听一线科研工作者的故事

  • 图:朱宸希 苏宁/文:王浩宇 秦云泰
  • 日期:2023-11-12
  • 4355

        为弘扬科学家精神,引导国科大农林学子树立远大的理想目标,把握青春时光,2023年11月9日晚,现代农学院邀请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农业资源研究中心党委书记、副主任刘小京研究员与学院师生参加“火炬传承--聆听一线科研工作者的故事”座谈会。刘小京研究员以“渤海粮仓与盐碱地综合利用”为题,向广大学子介绍了“渤海粮仓”农业科技工程,并以“渤海粮仓”为载体,讲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对农业问题的高度关注,向同学们分享了李振声院士农业战略构想和多名科学家为环渤海农业发展艰苦奋斗的动人故事。

        我国人口众多,耕地面积有限,且三分之二为中低产田,因此,稳定高产区粮食播种面积,挖掘中低产区粮食增产潜力,是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根本途径。面对环渤海地区广袤的盐碱地,李振声院士依据黄淮海平原中低产田治理经验,提出建设“渤海粮仓”的构想。在李振声院士倡导下,经过多名科学家论证,认为环渤海地区盐碱地拥有巨大的粮食增产潜力。2013年,依托中国科学院、河北省、山东省、辽宁省和天津市,正式启动了“渤海粮仓”科技示范工程。“渤海粮仓”项目旨在对环渤海地区5000万亩的中低产田和盐碱地进行改造,实现到2017年增粮60亿斤,到2020年增粮100亿斤的目标。刘小京研究员等众多科学家带领研究团队,围绕扩面积、增单产、水保障、创高值核心目标,突破盐碱地治理、咸水灌溉和耐盐小麦新品种培育等关键技术,实现了粮食增产目标。“渤海粮仓”农业科技示范工程产生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2016-2020年累计示范1.4亿亩,增粮321亿斤,增收295亿元;作为国家农业科技典范写入2016年中央1号文件,2017年入选“砥砺奋进的五年”大型成就展,2018入选中国科学院改革开放四十年40项重大标志性成果,2020年获河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等。“渤海粮仓”示范引领成效显著,2023年,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北时强调:“开展盐碱地综合利用,是一个战略问题,必须摆上重要位置。要立足我国盐碱地多、开发潜力大的实际,发挥科技创新的关键作用,加大盐碱地改造提升力度,加强适宜盐碱地作物品种开发推广,有效拓展适宜作物播种面积,积极发展深加工,做好盐碱地特色农业这篇大文章。”

李振声院士与“渤海粮仓”构想

       通过刘小京研究员的精彩分享,同学们对“渤海粮仓”、盐碱地综合利用有了更为全面的认识,也更加深刻地体会了以李振声院士为代表的科学家团队在农业领域的无私奉献精神。会上,同学们积极提问,就未来农业领域热门技术发展、盐碱地利用与水产发展等问题与刘小京老师进行探讨,刘老师做出了详细解答。

座谈会现场

      本次座谈会的分享交流使同学们深受鼓舞,也更加明确自己未来的努力方向和奋斗目标。在“写给未来的自己”明信片邮寄活动环节,同学们纷纷在明信片上写下自己的梦想,邮寄给未来的自己:希望自己牢记使命,不忘初心,脚踏实地去奋斗!

      国科大光源行动•成长分享专项计划是中国科学院大学宣传部发起的研究生成长引领计划,旨在通过举办各种活动,增强研究生的学习动力和研究信心,助推其未来科研事业。“光源行动•新农科学子京冀共育计划”隶属于国科大光源行动•成长分享专项计划,是国科大现代农学院围绕“京冀一体、协同育人”的理念,以学院及中国科学院在京冀两地的涉农研究所为载体而开展的系列思政教育活动。

座谈会后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