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农业科学学院 现代农业科学学院

南水北调东线生物入侵风险不容忽视

  • 来源:水生所官网 作者:秦蛟、谢松光
  • 日期:2021-03-11
  • 85

南水北调是利国利民的工程,但也给沿线水系带来生态风险。调水过程打破水体间原有的生物地理屏障,为生物入侵提供通道。譬如,生活在长江口的须鳗鰕虎鱼(Taenioidescirratus)和双带缟鰕虎(Tridentiger bifasciatus),目前发现已在东线多个湖泊建立种群,将对这些湖泊的食物网结构、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产生影响,并可能殃及湖泊的生态服务功能。 

  南水北调东线从长江下游扬州江都取水,利用京杭大运河及平行河道作为输水通道,连通高邮湖、洪泽湖、骆马湖、南四湖(包括微山湖、昭阳湖、独山湖、南阳湖, 微山湖为下级湖,其余为上级湖,之间有坝拦截)和东平湖,并作为调蓄水体,跨越长江、淮河、黄河和海河四大水系。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是在江苏省原有的“江水北调”工程基础上,扩大调水规模,并向北延伸,于2013年一期工程完成并开始实施调水。江水北调工程始于1950s末,输水范围主要在骆马湖以南,在1988、2002和2010年输水到南四湖下级湖。 

  

  图1. 南水北调东线 

  须鳗鰕虎鱼是一种河口咸淡水穴居型小型鱼类,摄食浮游动物、小鱼、小虾等,一般栖息于近岸和河口滩涂,通体红色、半透明,没有经济价值。我们最早于2011年在京杭大运河南四湖的入口(韩庄)水域渔民的地笼渔获物中偶见须鳗鰕虎鱼;到2013年,其在南四湖下级湖全湖分布,为地笼、虾笼、定置网的常见渔获物;2014年在南四湖上级湖发现。南四湖的须鳗鰕虎鱼种群包括不同大小和年龄的个体,成鱼性腺发育良好,表明已建立种群。之后,我们的调查发现,须鳗鰕虎鱼在骆马湖和高邮湖也已建立种群。从渔民和湖泊主管部门了解到,须鳗鰕虎鱼在骆马湖出现的时间在2005年左右;但高邮湖出现的时间不能确定,可能更早。上世纪80年代,洪泽湖的渔获物调查中有须鳗鰕虎鱼的记录,但一直没有形成种群。由于江水北调输水主要在骆马湖以南,须鳗鰕虎鱼先在骆马湖和高邮湖建立种群;2010年春末夏初,江水北调向南四湖输水,调水时间正是须鳗鰕虎鱼的繁殖季节,骆马湖的须鳗鰕虎鱼仔稚鱼很可能随调水进入南四湖。 

   

  图2. 须鳗鰕虎鱼 

  另一种外来鱼类——双带缟鰕虎,本来也是分布于长江口等亚洲河口的咸淡水底栖小型鱼类。我们最早于2015年5月在南四湖的上下级湖区偶见少量个体,均为当年幼鱼,8月份体长范围为35 -45 mm;同年7月,我们发现双带缟鰕虎在骆马湖广泛分布;2016年11月在东平湖也发现双带缟鰕虎。2016年和2017年的监测表明,南四湖的双带缟鰕虎成鱼性腺发育良好,并有大量当年幼鱼产生,表明其已在南四湖建立种群。 

   

  图3.双带缟鰕虎 

   以上两种均为生活在长江河口的咸淡水鱼类,何以能够沿江上溯到位于扬州的南水北调东线取水口?这是由于东线调水时间一般在冬季至第二年夏初,涵盖大部分鱼类的繁殖季节,特别有利于鱼卵、仔稚鱼的扩散。调水期间正是长江的枯水季节,三峡水库175蓄水在这个时间段进行,加之南水北调中线调水,长江下游径流量显著减少,加剧河口盐水上溯入侵,河口广盐性鱼类到达取水口的概率增大,为这些鱼类入侵南水北调东线创造了条件。随着南水北调东线二期和三期的实施,调水产生的生物入侵风险和影响更加不容忽视。